《美术观察》 2003年 第04期 目录
·
袁武作品
(2)
·
卷首语
吕品田(3)
·
在“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”成立仪式上的讲话
周和平(6-7)
·
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国家中心在中国艺术研究院成立
海经(8-9)
·
艺术家的文化身份
罗一平(10-12)
·
如果人人都是艺术家,人在哪里?
朱青生(13-14)
·
身份的歧途
张渝(14)
·
职业的和业余的
梁越(14-15)
·
玩偶·智者·艺术家
郅敏(15-16)
·
艺术家身份的六个维度
由广(16)
·
上海画家村的兴衰
今日先疯(16-17)
·
关于“艺术家身份”的讨论
张幼云,邵军,吴小明,周功华,周明聪,张斌,刘金库,韩劲松,李艺明,黄丹麾(18-20)
·多棱视点
多棱视点
汪瑞(21)
·前沿报道
南方的选择——“南方的风景——我们的亚热带2002展”述评
刘新(22-24)
·艺事综述
神与石游——“浓墨重彩绘石林”美术作品展述评
李一(25-27)
·
澳门举办“澳门艺术博物馆——澳门当代艺术藏品展”和“乡土情怀——十九世纪中国风貌版画展”
(28-29)
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筹展现状与未来活动安排——访第三届中国油画展组委会秘书长张祖英
徐沛君(30)
“中国极多主义”在北京登场
徐沛君(31)
·
北京古都风貌保护现状观察
马营(32-33)
·
本土消息
(34)
·
为艺术 为社会——刘大为访谈
李永林(35-39)
·
盈满心灵深处的生命倾诉——袁武作品印象
雒青之(40-41)
·
袁武课堂琐语
宋时兵 ,张立功 ,韩清茂 ,陈少林(42-45)
·
心中山 象外境——感悟石头先生山水画
侯弟坤(46-47)
·
艺术随笔一则
张志民(47-52)
·
“都市体验”与艺术之意义
王华祥,王晓辉,王非,张正民,杨斌(53-57)
·
心象风景——刘一原的水墨艺术
沈伟(58-59)
·
奉献的艺术和艺术的奉献——序李伟、刘中画展作品集
王仲(60-61)
·
申晓轶的画
李永林(62-63)
·
民族性与当代性是书画家的立身之本
周韶华(64-65)
·
画境·心境
吕跃东(66-67)
·
关于《梦乡》
黄少华(68-70)
·
符曦油画作品
符曦(71)
·
李克设计作品
李克(72)
·
奋力拼搏 与时俱进——记湖北师范学院美术系
余海棠(73-74)
·
湖北师范学院美术系教师作品
(75-78)
·
色彩的境界人文观照与画绘表现——陈绶祥谈国画色法
付阳华(79-82)
·美术学
中国美术批评学研究提纲
陈池瑜(83-85)
·
论袁江绘画风格及成因
张素琪(86-90+85)
·
建立有民族优良“道器”文脉的“有机设计体系”
梅映雪(91)
·
大学之道——建立本土设计教育体系的若干思考
祝帅(92-93)
·
油画在中国的本土化进程
庞伯元(94-95)
·
“笔墨”刍议
范正红(95-96)
·
艺术观察中的主观把握与想象
王志平(97)
·
顾恺之传神论与魏晋玄学
杨先艺,薛保华(98)
·
也说“意在笔先”
邹锦华(99)
·
漫谈画谱
李桂金(100+96)
·
新疆吐鲁番古代壁画的特点与成就
郭伟华(101-102)
·
艺术创作中的主观意识
吴冬声(102)
·论文观点
中国古代画论中的理解矛盾
陈见东(103)
·
借助概念联想网络图进行图形设计
陆少游(103-104)
·
博依斯给行为艺术下了“无聊”的注脚
龙圣明(104)
·
美学的第二次诞生——我读翟墨
章韶华(105-106+104)
·
论摘
(107)
·
国际当代艺术中的美德“轴心”或美国霸权——一份“消失的报告”
河清(108-112)
·
谁是伟大的女艺术家?
安·兰迪,孙维峰(113-114)
·环球艺术家
回到艺术——谈戈蒂埃的旅行写生
啸声(115-118)
·
西方当代绘画作品
(119-121)
·
当代以色列艺术设计中国展作品
(122)
·国际艺讯
国际艺讯
(123-124)
·
读编往来
(125)
·
庄汉生致力推动两岸文化艺术交流 中华两岸近现代书画大展
(126-127)
首页
|
安装阅读器
|
更多杂志
|
登录
<%=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ChangeBackColor%>
/
页
转页
<%= 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SplitTime%>
3秒
5秒
7秒
<%= 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AutoRun%>
/
页
转页
<%= 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SplitTime%>
3秒
5秒
7秒
<%= 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AutoRun%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