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美术观察》 2000年 第01期 目录
·
2000年寄语——论社会转型期的中国美术
刘福星(4-5)
·
不要忘记20世纪中国艺术中的精神
潘耀昌(8-9)
·
从多样到多元
李永林(9)
·
20世纪中国美术的“文化眼光”
郑工(10-11)
·
谈中国美术的“现代性”
李伟铭(11-12)
·
中国形象与东方意象
邹跃进(13-14)
·
“国际关系”与“文化自强”
王璜生(14)
·
“转型”转到何时
梁江(15-16)
·
功利性:20世纪中国美术的一个主要特征
李凇(16)
·
中国艺术的现代化
朱青生(17)
·
关于20世纪中国美术的评价问题
钱海源(18)
·
时代变革中的构建与期冀
黄宗贤(19)
·
大有作为——刘大为及其人物画琐谈
刘曦林(20-21)
·
永远向前走的父亲
刘立蕴(21)
·
刘大为作品
刘大为(22-24+26)
·
互动的活力——关于互动时代——′99中国画邀请展
冯斌(27-29+25)
·
感受“全球化”——记“地域艺术与全球化”学术研讨会
徐翎(30)
·
复数元的视野
(31)
·
林风眠作品
林风眠(32-34)
·
李永长作品
李永长(35)
·
雕版镂心苦追寻——版画创作谈
李永长(36)
·
秦海和他的写意水墨画
邵大箴(37)
·
秦海作品
秦海(38-39)
·
杜泳樵作品
杜泳樵(40-41)
·
北京青年雕塑家作品联展
(42-43)
·
魏小杰/解少勃作品
魏小杰 ,解少勃(44-45)
·
冯兆平作品
冯兆平(46)
·
大海的遐想——读冯兆平的版画作品
陈醉(47)
·
简论胡振德的油画
范迪安(48)
·
胡振德作品
胡振德(49)
·
陶艺心语
宁钢(50)
·
宁刚作品
宁钢(51)
·
百年中国美术的里程碑 《20世纪中国美术——中国美术馆藏品选》座谈会纪要
杨之鹏 ,陈尉 ,王晓梅(52-54)
·
适可而止——关于绘画创新中“度”的思考
叶峰(55-56)
·
杜泳樵访谈录
张颖川(57)
·
平稳的推进 第二届<十月>北京青年雕塑邀请展
易英(58)
·
“人为事物”的科学:设计“设计学”
柳冠中(59-61)
·
艺术设计与视觉心理
杨建勋(61-62)
·
思考林风眠
陈醉(62-64)
·
林风眠与新中国十七年美术
汪涤(64-68)
·
放眼辨丹青 呕心著文章——徐邦达先生其人其艺
杨庚新(69-70)
·
论摘
(71-72)
·
中国艺术市场二十年的反思
马鸿增,马晓刚(73-74)
·
90年代的油画市场
唐军(74-75)
·
中国画鉴定和服饰研究
黄蔚(76-77)
·
早期现代主义的孤独——詹姆斯·惠斯勒和19世纪欧洲文化问题
耿幼壮(78-80)
·
数字化世界的魅力——《探针:澳大利亚新媒介艺术展》述评
王端廷(81-82)
·
信息网
徐翎(83-84)
·
域外画廊
(85-86)
首页
|
安装阅读器
|
更多杂志
|
登录
<%=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ChangeBackColor%>
/
页
转页
<%= 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SplitTime%>
3秒
5秒
7秒
<%= 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AutoRun%>
/
页
转页
<%= 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SplitTime%>
3秒
5秒
7秒
<%= 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AutoRun%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