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美术界》 2016年 第11期 目录
·黄华三作品
千里之外之二
黄华三;(2)
·孙志钧作品
新疆人物肖像之七
孙志钧;(3)
·特稿
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《湘江战役》主题美术作品学术研讨会在南宁举行
广美;(6-7)
三联画《湘江战役》
沈铭存;(8-9)
·解读名家
在马背上安顿灵魂——孙志钧近作观后
邵彦;(10-17)
·现代水墨
传统和时代之间——孙志钧教授工笔人物画工作室教学
王一村;(18-24)
·
苗家六月天
王水清;(25)
·展览选粹_艺境·当代艺术家作品展(第二回)
黄山黄
林映涛;(26)
剩山图02
冯肇友;(27)
未知参数
谭崑;(27)
碧溪惊坠自山霄 深涧浮云群鸟翱
许洪林;(28)
燕山夏日
陈志华;(28)
榕城老街景之三
郭晓林;(29)
风物系列
陈海宁;(29)
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
林沛森;(30)
影
杨得聆;(30)
山美人家
陈名飘;(30)
花事系列310
黄丹红;(31)
祭
贺晓春;(31)
埃及——生命符号系列之五
侯兆丰;(32)
轻云
刘瑗;(32)
归
张育渠;(32)
乱石清流
龙锦营;(33)
往昔的欢笑之那天12展示班结课了
郑来喜;(33)
轻舟1
程奇;(34)
谐趣1
曾万春;(34)
老家
陈日新;(35)
宏村写生
陈海洪;(35)
速写3
林桂彬;(35)
赤蟹
陈东雄;(36)
秋雨
吴宗敏;(36)
花语
陈子昂;(37)
《红舞》之五
林粤湘;陈国辉;(37)
自由
田野;(37)
伊斯法罕大巴扎
何愿飞;(38)
天籁之音
刘译鸿;(38)
偏移的风景之三
王伟才;(38)
仰鹤红韵来
林荣辉;(39)
汕头小公园记迹系列
黄暾;(39)
花间倩影
曾伟强;(39)
·扎根生活
知微见著 中西合神——评黄华三的水墨艺术
范迪安;(40-45)
·菁英推介
和你重逢——品读王小晖
张慧萍;(46-49)
现代工笔画的色彩
沈垚;(50-53)
集文院之长 舍戾行之短——阴澍雨写意花鸟之独特探索
林木;(54-57)
冯秀梅:由工转写的画境
马钧;(58-61)
借问古意向今朝
刘新;(62-65)
·地方美术研究
桂西民族题材线描人物画的审美造型
魏恕;(66)
彝族花腰刺绣艺术初探
张萍萍;肖帅;苏峰;(67)
从中国传统髹饰技艺中探寻南北漆艺的艺术特色
戴晓红;(68-69)
景德镇陶瓷雕塑工艺实践与理论研究
任东方;陈丽萍;(70)
·教学论坛
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素描教学改革研究
蒋弘烨;骆怡君;(71)
如何将风景写生与创作相结合的教学思考
张路得;(72)
微课与翻转课堂中的学习活动设计探析
张小雷;(73)
·设计与应用
现代绘画在服装设计中的运用
张圆君;(74-75)
试析服饰图案的秩序化设计
吴霜;(76)
试析“互联网+”背景下品牌设计策略
汪鑫;侯小锋;(77)
建筑景观元素在园林设计中的应用研究
杨雨强;(78)
构成理论在现代美术设计中的应用
郭华;(79)
·理论广角
“树下降生”图比较研究——从犍陀罗到北朝造像碑
马兰;(80-81)
流光闪烁下的色彩交响乐——莫奈作品色彩观分析
张哲;(82-83)
沐浴暖风——《南国四季花满枝》工笔花鸟画系列创作谈兼析对经典宋代工笔花鸟画的研习与运用
陈亚玩;(84)
浅析意象油画中的形式美感
金凡;(85)
浅析曾鲸肖像画的墨骨渊源
王彩凤;(86)
感性经验的审美体验——埃德蒙·伯克的崇高论
张钰;(87)
中国古代人物画历史演进过程撷要
邓楠;莫婷婷;(88)
探讨汉绣艺术的文化内涵
夏路;范力云;(89)
试论水彩艺术表达的新材料问题
梁秋亮;(90)
汉画像砖艺术语言对当代肖形印创作的借鉴意义
林婥琴;(91)
晚清宫廷画家张瑨其人其画
孟璇;(92)
决澜社为何解散
徐欢;(93)
论当代工笔花鸟画的多样风格与形成原因
尚丽娟;(94)
油画写生与创作之间的关系探析
张悦;(95)
民族服饰元素在数字人物插画中的应用研究——以彝族服饰元素为例
陶昌平;杨叶;(96-97)
·来稿选登
张劲松作品选
张劲松;(98)
·
吴国伟作品
吴国伟;(99)
首页
|
安装阅读器
|
更多杂志
|
登录
<%=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ChangeBackColor%>
/
页
转页
<%= 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SplitTime%>
3秒
5秒
7秒
<%= 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AutoRun%>
/
页
转页
<%= 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SplitTime%>
3秒
5秒
7秒
<%= 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AutoRun%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