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美术界》 2009年 第05期 目录
·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《美术界》中国画学术提名画家
邹立颖作品选
邹立颖;(4-7)
适意之间的畅游者——评裴开元水墨作品
陶宏;(8-11+83)
张兴国作品选
张兴国;(12-13+15-16)
房俊焘作品选
房俊焘;(17-21)
范治斌作品选
范治斌;(2+22-25)
杨晓刚作品选
杨晓刚;(26-30)
施晓颉作品选
施晓颉;(31-33)
又见乡情——读薛晓喜国画作品有感
董智敏;(34-37)
·佳作选登
探知生活深处的秘密——王磐德人物画艺术欣赏
严纪照;(38-41)
寻常生活的诗意发现——盘俐敏的人物画创作
徐恩存;(42-45)
一冰印象:梦境与现实同行
陈忱;(46-49)
吕启琼作品选
吕启琼;(50-51)
归帆靠岸,抑或漂泊启航——读日加华裔画家桂森林的《港口》系列
童建颖;(52-53)
·来稿选登
马新平作品选
马新平;(54)
李丰作品选
李丰;(55)
李呈让作品选
李呈让;(56)
王佳丽作品选
王佳丽;(57)
·艺术论坛
任伯年工笔、意笔肖像画线条分析
梁荣辉;(58-59)
浅谈中国画的“表意性”
张卫;(60-61)
山东人的性格决定了山东泥塑的造型与色彩
赵青;(62)
形意并重——谈装饰绘画中的形式和意境
史宏;(63)
20世纪中国画的传承与突变
于波;(64)
数字艺术对架上传统绘画的消解
张春新;王传龙;(65)
浙江地域文化与水彩意识的迹化
赵振华;(66)
从《采薇图》到《愚公移山》看画家的爱国情怀
刘兰芝;(67)
博大、浪漫、古拙——汉代造型艺术的美学意义
魏娜;(68)
中国水彩画之写意性探索与研究
陈思颖;(69)
潘玉良的静物艺术创作
雷志远;杨新林;(70)
“韵”字释
乔为明;(71)
水墨人物画的传统与当代
刘海静;(72)
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——中国画与诗的融合
王望;(73)
浅议苏州社会经济对吴门画派的影响
陈思;(74)
油画中的形与意的追求
陈扬;(75)
清新逸动风云——浅论郑军里的绘画艺术风格
陈越华;(76)
·美术教育
浅谈师范院校书法教学的困惑与对策
彭育龙;(77)
新媒体技术在高师美术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设想
肖剑锋;(78)
·艺术设计
未来城市景观展望基于科幻电影的调查
刘东荣;(79)
浅析现代建筑设计创作中“美”的魅力
黄熙;朱俊飞;(80)
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对现代居室设计的启示
王同春;(81)
浅谈基于数字化技术的平面设计
俞志斌;(82)
首页
|
安装阅读器
|
更多杂志
|
登录
<%=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ChangeBackColor%>
/
页
转页
<%= 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SplitTime%>
3秒
5秒
7秒
<%= 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AutoRun%>
/
页
转页
<%= 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SplitTime%>
3秒
5秒
7秒
<%= 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AutoRun%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