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人民音乐》 2009年 第09期 目录
·专稿
与时代同呼吸 与人民共命运
刘云山;(7)
时代之声——傅庚辰作品音乐会、研讨会在京举行
张宁;(8-10)
·创作研究·乐海撷英
从心所欲 有容乃大——听徐昌俊第一民族管弦乐狂想曲《龙舞》有感
任秀蕾;(11-13)
·
《人民音乐》欢迎订阅、赐稿
(13)
传统与现代的契合:《天幻箫音》的艺术特色
康涛;(14-16)
·当代音乐家
封面人物
(16)
·民族音乐
原生态:“原生——态”,抑或“原——生态”?
田联韬;(17-19)
民族器乐审美中的人文情怀与审美范畴
修海林;(20-23)
湘西苗歌研究的当代缺失
吴华强;(24-26)
张林与中国音乐节拍法研究
王宏霏;(27-29)
·乐海短波
缪天瑞先生逝世
(29)
韦明的歌剧人生
蒋力;(30-31)
·表演艺术
试论《诺尔玛》音乐形象的悲剧美
赵雪晖;(32-34)
猛士多情方呐喊 书生意气乃独行——为戴鹏海教授80寿诞而作
居其宏;(35-40)
戴鹏海主要学术成果目录
(41)
访学归来的回顾与思考
吴碧霞;(42-45)
浪漫情怀的理性演绎——毛里奇奥·波利尼钢琴独奏音乐会观后感
杨慧;(46-47)
一夜三剧 看尽百态人生——上海歌剧院普契尼“三联剧”观后感
陈娅玲;(48-50)
音乐是寻找具象与抽象间的平衡——钢琴家秦川访谈录
景作人;(51-54)
二○○九北京现代音乐节综述
王小夕;(55-58)
听大型民族管弦乐组曲《连年有余——杨柳青民俗风情音画》有感
李林;田宏玲;(59-62)
·乐海钩沉
喻宜萱先生的声乐思想
石惟正;(63-66)
以史为鉴 勿忘前人——《汪秋逸纪念集》序
戴鹏海;(67-70)
·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音乐发展回顾与反思
社会音乐教育与改革开放同行——中国社会音乐教育30年
张力元;(71-74+98)
·音教园地
钢琴学习在认知老化过程中的作用研究
罗小平;任杰;(75-77)
从高校音乐剧专业发展现状探析中国音乐剧前景
刘凯华;(78-79)
·音乐学探索
论先秦音乐艺术家——瞽矇
陈四海;李小虎;(80-83)
二律背反与排中律——答“再答茅原”
茅原;(84-86)
西方音乐史研究中的文化缺失
班丽霞;(87-89+97)
·社会音乐生活
贴近时代的探索——首届全国优秀流行歌曲创作大赛述评
钱庆利;(90-92)
·环球采风
论理查·施特劳斯的歌剧创作
谈云波;(93-96)
两岸音乐家加盟“海峡和平交响乐团”展开两岸巡演
于庆新;(96)
浙江交响乐团扬帆起航
于庆新;祝辰洲;(99)
首页
|
安装阅读器
|
更多杂志
|
登录
<%=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ChangeBackColor%>
/
页
转页
<%= 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SplitTime%>
3秒
5秒
7秒
<%= 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AutoRun%>
/
页
转页
<%= 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SplitTime%>
3秒
5秒
7秒
<%= Resources.GlobalResource.OnLine_AutoRun%>